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在线访谈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争创全省教育名县
——访通江县教育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文

2024-06-16 11:10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王佳彬  浏览量:

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科学擘画了巴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实施路径。通江县教育系统如何抓好学习贯彻?如何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实?近日,通江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文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问:通江县如何传达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江的教育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对巴中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通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江教育系统迅速深入学习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一是组织全员学习。从局机关到各学校及时组织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会议内容,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与当前通江教育工作实际有效结合,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开花结果。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累计开展了110余场次专题研讨学习,覆盖师生8万余人次。二是聚焦重点任务。明确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路径,围绕党建引领、教育质量、身心健康、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五大提升”开展,抓实交流合作、能力提升、条件改善等,印发了《通江县贯彻落实巴中市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实施方案》,我们要加快铸就高素质教育铁军、夯实高品质教育保障、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筑牢高水平发展根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坚持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引领性作用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专题研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坚持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细化分解了18项具体任务和33项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工作,明确部门责任、任务成效和完成时限,定期调度、督查,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通江教育基本形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名师与名校并存、教育与社会协调、家庭与社会放心”,达到市域一流水平,争创全省教育名县。

具体目标为:创建省市级示范幼儿园5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国家认定;创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5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通过省级评估;创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型)1所,本科上线率和一本上线率分别增长10%,职业教育培养国家级示范专业1—2个,建成技术技能实训基地1个,切实推动通江教育高质量发展。

问:通江教育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不足,将采取什么措施补短?

答:2028年,我们要完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经过前期细致摸排,目前有25所学校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教室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针对短板弱项,我们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补短行动工作方案》,计划投资2.78亿元完成7所中小学3627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建设、9所中小学75360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建设、补齐5所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和13所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全面抬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底板,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

问: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通江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来提升队伍素质?

答: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理论大学习。对书记校(园)长、直属单位负责人、学区督导员、机关干部等进行全覆盖针对性培训,提升管理队伍跳出教育看教育、着眼长远谋教育、持之以恒抓教育的能力;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深学强能”专栏,转载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重要文件,已陆续推送17期,阅读量达7000余人次;对诺水英才库教育人才、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人员进行新一轮专业性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推动建立新招聘教师在县内外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跟岗实习制度。加大培训转化力度,通过二次培训,达到“一人学习,全体受益”的目的,打造教师专业成长通江样板。二是要强化能力大提升。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行动,旨在提升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学历,到2027年,全县幼儿园教师的本科学历将达到70%,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将达到80%,高中教师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将达到99%,普通高中教师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将达到5%。持续推动“城乡学校结成、乡村教师研修、城区教师走教”三大共同体建设,每年统筹安排10名城区音体美骨干教师到乡镇9所以上学校走教,利用乡村教师工作室和“1+X”城区学校结对帮扶乡镇薄弱学校模式,给教师搭平台,共研课题、联合教研;依托诺水英才库,健全梯级培养培训体系,利用国培省培、工行帮扶、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教育培训项目,有选择地请进来、有章法地走出去,通过深层次名校跟岗培训、名校挂职锻炼、干部交流互派、专业专项培训等多途径培养县级骨干教师200名,省市县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100名,培养正高级、特级教师5名。截至目前,已实施教师全员培训3000余人次。三是推动作风大转变。行政队伍精研业务、精细管理、精心服务,以优良“局风”带动教育系统“行风”转变;书记、校长精诚团结,相互搭台;真心关爱教师,关注大病教师、异地教师、残疾教师身心健康,落实每天校门口迎接学生,坚持进食堂陪餐、进宿舍看冷暖、进教室听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教师真情关爱学生,全员开展“妈妈心”践行活动,常态开展家访,家校携手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