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光芒耀巴山
——写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2024-09-10 09:59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陈杨  浏览量:

聚得甘露育桃李,春华秋实又一年。一方窄窄的讲台,搭起通向知识的桥梁;一截短短的粉笔,解析着学海的浩大;一叠厚厚的备课本,写满辛劳付出的日夜;一番谆谆教诲,滋润幼小心灵的成长;一双温暖的手,托举学生到一个又一个新高度;坚守清冷,心却从未失去温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巴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工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对全市4万余名辛勤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一片赤诚,永葆教育的温度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更加需要胸怀“国之大者”的老师,不管是清冷的荒山还是繁华的都市,他们始终保持着扎根教育的赤诚之心。

56岁的巴州区曾口中学教师王利群,任教30余年、疾病缠身27年,最近16年来,她的每节课都由丈夫或学生搀扶走上讲台。即便如此,她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从未因自己是一个病人而推诿或降低工作质量,从未因治病请一天病假,从未放弃“做一名好老师”的梦想。她先后承担9届初三、12届高三班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努力探索先进教学方法,20余篇论文获奖,1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她先后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并于202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说,人活着就要活出价值,自己活着的价值就是坚守教育初心。

通江县东北部海拔1300米的火天岗,1992年,火天岗村小学代课教师廖占富、张兴琼结为夫妻,从此,这所小学成了远近闻名的“夫妻小学”。2009年,廖占富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到石庙子村小学任教,学校离家有50多里山路,不论天晴下雨、刮风下雪,从没迟到一次。31年来,夫妇俩一直在碧溪乡两所村小任教,身边的教师换了一个又一个,走了一茬又一茬,而他们从未动摇。夫妻俩先后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师德楷模”“中国好人”等荣誉。

巴州区独臂教师杜秀兰,在海拔1600米的望乡台半山腰的村小独自坚守。33年来,她将崎岖的山路走出一条教育大道,用独臂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让近1000名山里娃走出大山。

荒山虽冷,心却从未失去温度。在广阔的巴山大地,无数基层教师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写下了师者的赤诚。这份理想信念也得以一代代传承。

今年29岁的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女孩张林是家中独女,7年前她以面试专业课第一、总排名第一的成绩通过了通江县特岗教师考试,到通江县洪口初级中学任教;一年后男朋友李小东放弃在家乡工作的机会,跟随她来到巴中成为平昌县的一名乡村教师。两名来自异乡的年轻人从此在巴中安家,用自己所学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引导他们用奋斗为青春着色。张林也成为教育部组织的全国10位优秀特岗教师组成的“2022年全国优秀特岗教师报告团”成员,把她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晓,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扎根基层、扎根教育一线。

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优秀教师1.4万余名。2024年巴州区新聘教师中,有来自新疆、重庆和省内南充、自贡、乐山等地的优秀青年,不但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和众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将育天下英才作为一生的快乐和无上的荣耀,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奉献青春热血。

在全市,4万余名教育工作者坚守在688所各级各类学校,他们或扎根大山、或摒弃了都市的繁华,用涓涓细流精心浇灌着巴中的未来。

奋进不止,让自新进取成为“必修课”

师,范也,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对于“每一堂课,都穷尽毕生之所学”的老师们来说,要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首先要有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

恩阳区玉山中学化学教师杜宇任教20余年,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特级教师、省教书育人名师,她还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她说:“一名好的人民教师不在于牺牲了多少,而在于创造了多少。”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较多,她就用歌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她在课堂上善于把学生“搞糊涂”,使教学具有朦胧美、艺术性,让学生进入不知真相又强烈地想知道真相的探究状态,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乡村中学的教师岗位上,她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研究,积极推进课堂内部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先后参与和主持课题六项,主研的省级课题获四川省基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结合乡村振兴发展与学校办学实际,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带头作用,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十余人。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标刻着教育发展的新方位。要为巴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教师必须“打铁还需自身硬”。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巴中的老师们有点忙。对外交流、课改培训、校本研修……对标我市《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全市教师苦练内功、自新进取。

在不到两个月的暑假期间,巴中中学组织教师开展了15期学习培训,培训方式有外送培训、校内研修、线上集训等,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学习、管理知识培训、学科知识研修及集体备课活动等。一名初中教师介绍,为了对接新学期的初一年级新课改教学工作,她在这个暑假参加了到成都、长沙的两次外地拔尖创新课程培训,三次校内集中培训,还有两次校本研修和集体备课。一名今年秋季学期将任教高三毕业班的教师介绍,今年暑假忙着“充电”,前后加起来休息了3天时间。校长熊维壮说,根据学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必须加大教师学习培训及校本研修力度;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许明华介绍,今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新教材发行,对新教材及新课标的熟悉和理解,是对教师的执教能力的一大考验。该校暑假期间除组织政治理论、业务两轮学习外,还组织全校教师,分学科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解读。通江县泥溪中学在暑假期间组织了三轮学习,时间从7月中旬一直到8月下旬,学习内容包括政治学习,板书竞赛,新课标、新教材解读,校本研修,集体备课等。

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组织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市教育局除抽派人员在假期参加省级20余类培训外,还组织高三年级全学科全段培训及50名园长、100名义务教育学校中小学校长到成都师范学院参加校园长培训。今年上半年,我市共选送163名高中教师与成都名师教改共研,实施教师培训项目51个,参培教师1.34万人,累计开展校本研修152次。金(华)巴(中)48所中小学校实现结对共建,成(都)巴(中)21对学校签订合作协议。

师高弟子强。十余年来,巴中已累计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约35万人,一本上线人数在十年间增长6倍,91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勤奋和努力,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师徒共勉,携手奋进。如今,全市教育系统已把学习提升、教学改革作为“必修课”,教师们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一种风尚,不断刷新自己知识的广度和高度。

敬业奉献,做孩子成长的守望者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对一名师者在道德情操上的至高要求。这需要教师不但做崇高理想的“言传者”,还要做高尚品德的“身教者”。用最通俗的话来说,要甘于奉献。

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林桉负责学校的舞蹈教学。特教舞蹈非常考验教师的耐心和技巧,它既是肢体的训练,更是一座连接着“折翼天使”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张林桉精心设计每个舞蹈课程,耐心地一遍遍示范,用温柔的话语鼓励这群特殊的孩子们去尝试,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会换来张老师最真挚的赞美与拥抱。张林桉还积极投身于特殊教育事业的推广与普及,经常参加各种演讲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人故事激励更多的人关注与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她带领聋哑学生表演的节目,先后三次获省级一等奖,还受邀参加了全国网络春晚的录制。

全国优秀教师、巴州六中教师孙江华班级管理的“秘笈”是爱心。班上留守学生多,他常常利用周末骑车到城郊农户家购买土鸡蛋。每周的一两个早晨,孙江华站在教室门口为每名学生送上一枚水煮蛋。这枚小小的土鸡蛋“大有玄机”:哪名学生愁容满面,就给一枚蛋壳画上笑脸;哪名同学学习懈怠,就给一枚蛋壳写上“加油”……一枚枚爱心鸡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激励着学生不断进步;他所带的班级,多次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创造了乡村教育“长赤样板”的长赤中学,坚持为农村孩子提供高质量、特色化、适宜性的教育。学校老师面对每个学子,首先想到的是他们高中毕业后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还能干什么。学校对家长们承诺:能够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学校一定不会让他们读一般本科大学;能够读高职院校的,学校一定不会让他们升不上学;考不上大学的,学校要教会他们心平气和地进城务工,或是心情舒畅地回乡务农。

长赤中学“硬气”的承诺背后,是全校老师们的敬业奉献。学校花大力气开创了一系列“新耕读教育”课程,打造了环境课程,建设莲池、梨园、稻田、耕读亭、节气园等;打造了农事课程,开发《巴山土鸡》《巴山农事》《稻鱼共生》等校本课程;打造了劳动实践课程,建设稻田、蔬菜、作坊、养殖四大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了特色课程,探索“语文课程写家乡”“史地课程说家乡”。老校长颜邦辉退职不退岗,经常参加推门听课和教研活动。学校优秀教师许成银说:“我要像父辈一样,勤劳朴实地工作,与学生共成长,与同事共奋进,与学校共命运,坚持做农村孩子成长的守望者。”

……

有怎样的教育,才有怎样的未来。全市46万名学生正迎来新的学期,在老师的指引下,向着未来奔跑。

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全市教育工作者正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有温度的教育;让我们在温情中,去尊敬和弘扬这份持久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