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家乡行④丨巴中市优秀毕业生回家乡看变化话发展!

2025-01-24 11:20 来源:巴中市教育局 作者:  浏览量:124

近日,巴中市各地各学校组织优秀毕业生学子与家乡的母校、园区以及红色故土、未来职场来一场双向奔赴,充分感受巴中热火朝天的发展现场、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埋头苦干的发展激情,激发万千学子心怀家乡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与信念。

巴州区第六中学


回访母校励成长:10余名在外就读的高等院校学子重返校园,青葱岁月的回忆扑面而来,一砖一瓦都是熟悉的模样,一草一木都是深深的思念。教室里、操场上,记录了学子们美好的快乐过往;欢声笑语中,诉说着学生们曾经的青春故事。再回首,再行走,学子们深情眷恋、激动不已。


随后,学子们就自己从高中到大学的成长故事与心得作交流发言,学弟学妹们积极向他们提问,就学习方法、大学生活、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瞻仰历史续血脉:随后,学子们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等地,参访红色足迹、文化古迹,充分了解家乡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眼中满是对家乡深厚底蕴与蓬勃发展势头的惊叹与自豪,为家乡的蝶变深感振奋。


恩阳区第二中学


回访母校励成长:座谈中,毕业生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历程、职业抉择及奋斗路上的酸甜苦辣。面对学弟学妹们关于学业规划、就业方向的困惑,他们结合自身经历,给出实用建议,并鼓励学子们夯实基础、勇于尝试,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瞻仰历史续血脉:毕业生们参观了万寿宫、红军经理处等地,了解到家乡在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和英勇事迹。毕业生冯科文表示:这次参观让我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


走访一线话发展:来到四川悍天实业,学子们实地感受家乡经济发展活力。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创新的管理模式让学子们大开眼界,对家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有了直观认识。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以及未来规划,尤其强调了人才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作用,这让怀揣专业知识的学子们看到了未来在家乡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南江县职业中学


回访母校励成长:在交流会上,学子们分享了自己在大学的学习生活经历,用自身实例鼓励学弟学妹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传承母校精神,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在南江县博物馆,学子们通过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解,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大家驻足凝视,先烈们的英勇事迹震撼心灵,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走访一线话发展:学子们走进南江县的多家企业,参观了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技术创新与发展规划。学子们深刻感受到家乡企业的活力,看到了家乡企业的蓬勃发展,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参考,助力家乡经济发展蓝图的绘制。

此外,学子们还深入当地一些单位进行职场体验。他们跟随工作人员,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提前感受职场氛围。

通江中学


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20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对老师的感恩和对学弟学妹们的殷切期望,回访熟悉的校园。座谈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恩,对过往青春的不舍,赞叹母校的变化,表达今后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的决心。

现就读于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向芯慧说:再次回到母校时心中倍感亲切,既熟悉又温暖,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激动和喜悦,这是曾经书海作舟的地方,也是永存的家的港湾。很感恩母校对我的栽培和教导,这是一份恒久深远的自信和底气,伴随和支撑着我走向前方,无论何时何地。接下来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母校培养我走出去了,我也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的栽培。


随后,学子们走进高三年级各班级开展宣讲活动,分享高中时期的学习经验与生活体验,分享自己多彩的大学生活。激发同学们的拼搏斗志,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学校将继续邀请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回到学校,为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指点迷津,引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平昌县第二中学


回访母校励成长:学校邀请了20多位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励志演讲并交流学习经验。并通过现场+线上的模式,实现了校友畅联。在高中历史方向专场分享会上,毕业生熊盼通过线上方式作了题为《敬我不能·尽我所能》的主题分享,展示了她从书本走向实践的过程。毕业生吕杨作了题为《平二中走到湖STAR?》的主题分享,她从我与我的大学、学习与提升、心态与生活三个方面,讲述了她求学的经历及学习的法宝。毕业生袁光欢作了题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做有心的思考者》的主题分享。她通过自己的人生历程——高中找方法,大学寻目标,研究生补短板,入职强综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十年的成长之路。


瞻仰历史续血脉:随后,毕业学子们还瞻仰了平昌红色足迹、文化古迹、历史印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了广大毕业学子建设家乡、贡献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