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聚焦巴中市恩阳区“中小学全学科阅读建设”
4月1日出版的《四川教育》杂志2025年04A(总第875期)聚焦恩阳区“中小学全学科阅读建设”,刊发了《以全科学阅读构建育人新生态——巴中市恩阳区中小学全学科阅读建设纪实》的报道。
“不依托课堂改革和教学转型就无法真正抵达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高效课堂建设正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一个校长,一定要让校园书香四溢,让每一名老师和学生成为爱读书的人”……
巴中市恩阳区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述评活动现场,各位述评人金句频出。走出会场,花丛中学校长余军国难掩心中的激动,立马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商量学校的下一步课改行动。
“素养时代,我们需要用新的路径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从知识、能力到素养的进阶。阅读,尤其是全学科阅读,是学科学习和素养提升的重要路径。”恩阳区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朝阳的一席话,是两年来恩阳区推进课堂改革的方向,也是全区教育人经过实践后达成的共识。
让全学科阅读在课堂真正发生
“现在中考题目阅读量很大,尤其是物理试卷的压轴题,要是平时缺少阅读训练,很多学生连题都不能耐心读完。”在农村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余军国对此深有感触。
无论在哪个时代,阅读行为及其本身代表的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围绕这些问题,恩阳区教科局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进行了一次深入讨论。
随后,恩阳区出台《中小学全学科阅读建设实施方案》,以“教师导读、学生自读、家庭伴读、同伴互读”为基本范式,稳步推进全学科阅读建设。
有了行动指南,全区中小学以“全学科阅读”为切入口进行新一轮的课堂改革,“书香校园建设”“春日阳光阅读”“经典诵写讲演”等成为学校的特色系列活动。
“全学科阅读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观念,改变‘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文治实验学校校长高嵩说,我们鼓励教师每节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
刚开始,部分教师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的“自留地”,虽然预留了阅读时间,但课堂样态的改变和课堂效率的提升并不明显。
为此,区教研员根据各学科特点,组织教师在单篇精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方面,开展跨校研讨、课堂展评、课题研究、论文比赛、课例设计等活动。在期末试题的命制中,适当增加跨学科学习和全学科阅读内容,以此倒逼教师改变课堂样态。
在集体备课的碰撞中,教师开始主动进行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学科教师成为该学科阅读的导师,指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阅读本学科相关内容。高嵩说:“以前是教‘教材’,现在是用‘教材’来教,课堂的深度、学生的思维就显现出来了。”
文治实验学校数学教师杨俊英在上“鸡兔同笼”这一课时,发现学生兴趣不浓,对数量关系缺乏深度理解,总是觉得课堂上少点什么。
在开学培训中,恰逢高嵩推荐了数学绘本《邻居的礼物》。同样是讲数量关系,由于绘本增加了许多趣味情节,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了鲜活的故事。
于是,在新的年级讲“鸡兔同笼”时,杨俊英融入了绘本阅读。“学生不仅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了,课堂上的表达也更加流畅了。”
在恩阳中学,课前五分钟阅读分享是初一到高三每节课雷打不动的环节。临近高考时,考虑到毕业年级时间紧张,有老师建议取消阅读分享。但在学生的主动要求下,分享环节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恩阳中学校长何明恒说:“阅读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也是学生形成学科学习基本能力的重要手段。让阅读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生才能从‘学会阅读’走向‘通过阅读学习’。”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分级阅读课程
“充足的阅读资源是构建全学科阅读课程的前提。”恩阳区语文教研员罗红梅介绍,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时时有书读,我们组织各学校进行全学科阅读情况调查。
依据调研报告,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情况、学科特点和课标要求,学校负责组织教师推荐、选编、整合学科阅读书目及阅读材料。
文治实验学校每学期的第一次集体教研,其中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确定当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定阅读主题,分年级分学科推荐文学类、科普类、人文类、艺术类、体育类、工具类等书籍,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全学科阅读资源库。
根据制定的书目,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做读书计划。“每天一小时自由阅读、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每月一次读书分享课、每期一次阅读展示活动。”高嵩说,让阅读贯穿课堂,让全学科阅读常态化、规范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就提升了。
花丛中学则是结合自身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依据,增加红色经典书籍,突出跨学科阅读,形成开放性阅读书单。
为了让书单更加贴近学生、突出个性、体现开放性,花丛中学采用1+X形式(1是指共读书目,X是指选读书目),让阅读既有“齐步走”,又有“小步走”。
在共读课程中,设置方法指导、交流心得、成果展示、课后拓展等环节,教师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并针对性地进行课后拓展,扩充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全学科阅读并非只是拿着各学科课外书阅读。”恩阳一小校长黄家君说,全学科阅读涵盖听、说、读、写、展、演等阅读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保证阅读活动的开展,恩阳一小每周为语文教师增设一节“阅读专题指导课”,用于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完成“快乐读书吧”“阳光阅读”“名著阅读”等配套读本。
此外,恩阳一小结合书院文化,将全学科阅读课程与课后服务课程相融合,让学生走进社区,用阅读成果服务家乡建设。学校组织的“红领巾讲解团”长期在恩阳古镇开展“红领巾讲解”活动,讲红色故事、非遗文化、乡村振兴故事、阅读收获等,常常吸引过往游客驻足聆听。
让全学科阅读走进教研活动
文治实验学校一年一度的微格课比赛,是一次重要的盛典。经过比赛磨砺的优秀教师,才具备代表学校外出赛课的资格。
恩阳区推广全学科阅读以来,文治实验学校将教师在全学科阅读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考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维度,让全学科阅读走进教研活动,走进集体备课。
2024年,杨俊英凭借一堂富含阅读量的数学课,在微格课比赛中脱颖而出。她说:“哪些知识点或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辅助阅读资料来深化、拓展、解决?每一次打磨的过程就是一次全面的提升,每一次研讨都是一种成长和进步。通过比赛,让自己对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今,作为阅读推广种子教师,杨俊英在每月一次的全学科阅读分享会中讲自己的成长故事,频频在各级教师培训、送课下乡等活动中亮相,分享自己的学科阅读指导方法和心得。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首先要阅读。”恩阳中学教研室主任刘伟介绍,学校每学期向教师发放必读书籍、推荐选读篇目,每学期完成3000字书评或读书心得。
为了打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学科壁垒,弥合教师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恩阳中学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阅读专题培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教学培训,并将阅读指导能力和阅读素养纳入教育管理体系和教师考评机制。
恩阳中学每个月进行一次主题征稿,将教师的优秀论文汇集成册,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此外,学校不定期邀请阅读教学专家、作家等到校指导,通过联合教研、专题讲座、资源共享、成果展示等方式,呈现全学科阅读课型,积极探索跨学科、跨主题的融合阅读教学方式。
两年时间,恩阳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阅读指导教师队伍。在2024年的课堂展评及阅读成果分享活动中,每位教师代表以“课堂展示+故事讲述”的形式,分享自己在全学科阅读过程中的所做、所为和所获,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全学科阅读建设的成效。
玉山小学音乐教师陈艳华以音乐家聂耳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聂耳的书籍,聆听他的故事,演唱他的歌曲,观看有关他的电影,学习他的爱国品质;渔溪小学音乐教师周虹莉以舞曲为主线,推荐学生阅读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曲风格,丰富学生对“舞曲”的理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批教师的改变又可以带动更多老师改变。”恩阳区教科局副局长彭桉介绍,为了进一步扩大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范围,区教科所组织各学校的阅读指导优秀教师组成讲师团,建立跨校教师指导交流群,定期开展读书沙龙,实行名师引领活动。
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
在全区阅读成果展示会上,一张张好书推荐海报、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手抄报、一本本生动精美的手工绘本、一页页字迹工整的读书笔记……传递着孩子们阅读的快乐、收获与感悟。
“评价是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动力,学校给哪类学生发奖,学生就会朝着哪方面进取。”彭桉说,通过多元评价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阅读热情。
文治实验学校率先将全学科阅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设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以活动观察、作品评定等形式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校开展“我与图书比身高”“课本剧展演”“图书推介会”等活动,评选月度、年度“读书之星”。在此基础上,评选“阅读少年”“阅读能手”“阅读精英”,颁发奖章并在校园里制作专栏介绍表扬获奖学生。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档案,有针对性地探查学生阅读能力达标情况,各学科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策略,让学生形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
恩阳一小秉承“让阅读成为融合育人的重要载体”的理念,将家庭纳入阅读评价范畴。学校定期“打开校门”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充分征求家长对学校开展阅读教学的意见建议。通过家长会、阅读讲座等形式进行好书分享、阅读培训,让家长将亲子阅读融入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
为了激发学校推广阅读的积极性,区教科局每年根据各学校的阅读活动开展情况,评选“十佳阅读示范学校”“百名优秀阅读教师”和“千名优秀阅读学生”。
“发现榜样,推介榜样,才能引领学校在开展全学科阅读上下真功夫、下实功夫。”彭桉介绍,在2024年的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述评活动中,“全学科阅读”一项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以评价倒逼学校行动。
述评活动为期四天,分为参述学校和观摩学校,临时确定述评学校顺序。在校长、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中抽签决定每所学校的述评人,述评得分作为学校年终教研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依据。
回忆起述评活动现场,花丛中学校长余军国至今记忆尤深:大家都是实打实地谈课改,有兄弟学校的有益经验,也有专家评审组的中肯意见,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我们真正找到阅读推广的方向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