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巴中市教育局 > 其他法定信息

巴中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第92号建议的答复

2022-09-27 16:52 来源: 巴中市教育和体育局

李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建议》(第92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川教〔201911号)文件精神,于20193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从2019年春季开始,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内开展课后服务,鼓励各区县结合自身教育实际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模式。2021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教师参与率达93.6%,学生参与率达99.25%,有效实现“中小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同时,我市课后服务按2/节、每学期不超过400元核定收费标准,最大限度减轻家长教育支出负担。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全免费,进几年来,累计为20万余人次困难学生减免费用7000余万元。我市课后服务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一)调研摸排,吸引学生广参与。通过调研查摆、对标反思等形式,摸清学校课后服务条件和中小学生服务需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各学校积极作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可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二)细化方案,丰富内容上水平。各学校精准研究制定学期和学年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三)全面推开,实现校校全覆盖。鼓励各区县吸收和借鉴其它县区、学校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努力增加社会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度和认可度。同时,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档案,注重相关资料的保存和积累。

(四)督查考核,狠抓落实重实效。市教育体育局把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作为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来抓,要求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形成督查、评估、考核、通报机制,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落地落实、抓出实效。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中明确指出: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财政部门要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与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建立地方政府主导、财政资金保障、教育统筹管理、学校具体实施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我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全面、深入、健康、持久开展。

(二)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鼓励学校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弹性离校、课后托管等多种课后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13881678087

负 责 人:李娟

经 办 人:李娟

 

巴中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