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 让教育回归本真——巴州区推进“双减”工作一瞥
“双减”是国之大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教育期盼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此背景之下,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做到减负不减质,是巴州区和域内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双减”政策施行三年,巴州区坚持先行先试,从校外到校内,从课堂到课后,不断探索课堂新范式、作业新特色、课后服务新样态,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校优质均衡特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清江镇中心小学校课后服务
1 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减负是“双减”的关键一步,也是摆在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如何在减少作业的同时,又不以牺牲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这就考验了学校的作业设计能力。
每周星期三,对巴师附小的学生来说是特别的一天。这一天是学校的“自主作业日”,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阅读、体育、艺术、家务中的任意一项作为作业。
把作业布置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和素养,设定“自主作业日”是巴师附小创新作业设计的措施之一。
“现在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作业评价体系的变化,实现了从单一分数评价向多维立体评价转变,从智力要素评价向非智力要素评价转变,建立起科学、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巴师附小德育主任杨小萱介绍。
作业评价体系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以量求质的观念。同时,不少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更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思路。
在大茅坪镇明德小学,每个老师手中都有一个作业明细布置单。
大茅坪镇明德小学学生作业明细布置单
“老师首先就要研透班级学情,根据学生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差异情况,分层编订A组(全优生)、B组(中等生)、C组(学困生)三个作业小组,再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科学合理规划作业布置。”大茅坪镇明德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将所设计作业“菜单式”予以分层布置,学校真正让作业分层训练落到实处,有效解决“作业大锅菜”“随意布置”问题,提升作业训练的针对性。
“通过设置丰富的作业形式,改变作业评价方式,学生由‘让我做’变成‘我想做’,学生作业完成主动性、综合素养能力均得到提升。”巴州区教育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中小学已全部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2 提升课堂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只有在校内学好了,学生才不必去校外‘加餐’。”在巴州区教育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双减”促使教育返璞归真让课堂更有生命力。
要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是主抓手。
“一桶5升的花生油是80元;另一桶5升的花生油是90元,但还送1升的赠品,哪种更划算啊?”近日,在巴州区四小(晏阳初实验小学)的课堂上,执教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老师张艳,通过“逛商场”时遇到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巴州区四小以“聚焦‘双新’,探索运算一致性新课堂”为主题,开展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的现场之一。通过展示活动,有效解决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算一致性问题。
“为推动‘双减’工作,学校把教育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杜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才能有效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这也是我们学校探索推进‘双减’的主要途径之一。”校长李春娇介绍。
这样的工作也不只是学校在做。三年来,巴州区始终不断深化教学科研,先后制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巴州区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推进教学改革。去年,全区开展小学英语、初中语文、高中数学等高效课堂展评活动,评选高效课堂论文1000余篇次,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3 做实课后服务
“双减”为学生们减出了时间,但如何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需要学校的课后服务跟上补位。
三年来,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巴州区各中小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传统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实行“5+2”模式,丰富“1+N”课后服务体系,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做实课后服务。
“‘5+2’即课后服务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1+N’中的‘1’为作业辅导,‘N’为自主特长兴趣活动和学校的社团服务。”巴州区教育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书法、素描、羽毛球……每到周一、周五的第七节课时,巴州区一小就会准时开启课后服务“课程超市”。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专业特长以及功能教室、运动场地等优势开展15个特色校级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此外,学校还将每周二、三、四3个工作日第七节定为‘基础’课程辅导,语、数、英任课老师轮流服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辅导方案、完善辅导方式,一对一精准指导帮扶,全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方位能力素养提升。”学校德育处副主任冯海燕介绍。
课后服务,乡村学校也正在跟上。清江镇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750人,基本为清江镇及周边乡村学生。
“双减”工作以来,学校对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统筹建设了音乐室、美术室、架子鼓室等12个功能室,并配备了设备器材,每周可接纳1300名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培训。
“为努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区学校同等优质的课后服务,学校聘请了5名区文化馆、武术馆的退休教师及学校已有专业技能的老师,在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时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杨映告诉记者。
据统计,目前巴州区各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作业辅导和艺术、体育、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学校参与率100%,学生参与率达99%以上,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