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四向发力”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筑牢师生食品安全防线
平昌县紧扣国家、省、市校园食品安全要求,以“制度筑基、科技赋能、靶向治理、多元共治”为主线,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让全县师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制度筑基,织密责任落实“一张网”。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双向发力,高位推动专项整治工作。累计召开专题会、推进会28次,出台《学校食堂禁用慎用食品清单》等36项制度规范,制定《食材供应商准入退出管理办法》等18个操作性文件。构建“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常态化监管机制,压实校(园)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建成全县学校食堂“一网通”智慧监管平台,将111所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系统全面接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网络,实现后厨加工操作24小时实时监控、全程留痕,让校园餐制作过程全透明、可追溯,真正成为师生看得见的“阳光厨房”。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食堂“新样板”。以市级民生项目为依托,在平昌中学、信义小学等5所学校试点建设“智慧食堂”,通过四大智能系统实现食安监管数字化升级。智能晨检“AI把关”。部署人脸识别晨检设备,自动检测体温、首饰佩戴及手部卫生,2024年秋季学期精准拦截违规行为27起,从源头筑牢人员健康防线。食材管控“全溯源”。AI智能台秤自动识别食材品类、称重拍照,同步关联检测报告生成电子溯源档案,出入库数据实时上传管理平台,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追溯。规范留样“一键操作”。智能留样秤自动匹配带量食谱,称重后生成含时间、菜名、留样人的追溯标签,留样规范率从65%提升至98%,食品留样管理更精准高效。四是管理服务“数字化”。智慧平台自动生成营养分析报告、智能采购计划,实现食材“线上下单—电子签收—智能分餐”全流程无纸化操作,推动食堂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靶向治理,拧紧风险防控“螺丝帽”。开展三轮全覆盖监督检查,聚焦膳食资金管理、食材采购、加工操作等关键环节,累计排查整改共性问题1个、个性问题99个,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建立“周末讲食堂、月末大培训”常态化赋能机制,今年以来累计组织校(园)长、食品安全员等专题培训1300余人次,关键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切实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数据显示,校园食品安全投诉量同比下降42%,制度执行力和问题处置效率显著提升。
多元共治,凝聚食安守护“向心力”。全面推行“妈妈餐”监管模式,吸纳45%的学生家长成为食堂从业人员,既参与食材加工实操,又实地监督膳食质量,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架起家校协同“连心桥”。各校成立学校膳食监督委员会,邀请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区代表深度参与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推动26所学校优化膳食结构,让校园餐更合师生口味。开通“码上举报”线上监督渠道,实现问题反馈“秒级响应”,投诉处置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构建起“全民参与、社会监督”的食安共治新格局。
从制度保障到科技赋能,从隐患排查到共治共享,平昌县正以硬核举措守护校园“舌尖安全”。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地,让山区师生的“校园餐”更有温度、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