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铸魂育人 传承红色基因——巴州区第三小学红色教育纪实

2022-12-27 11:04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  浏览量:951

巴州区第三小学创建于1951年,校园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755平方米。20098月,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巴中红军小学,是巴州区唯一一所红军小学。  学校前身系城西小学,是一所学风优良、人才辈出的学校,历经70年的发展,小学部现有学生3600余人,附属幼儿园现有幼儿400余人,在职教师170余人。学校先后涌现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特级教师”3人。

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

弘扬红色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  巴中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这里红色资源丰富。当年有12万英雄巴山儿女参加红军,4万多名烈士血染巴山。在巴中,培根铸魂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马龙说。  近年来,巴州区第三小学在以真育人·健康成长办学理念引领下,依托巴中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资源优势,紧扣巴中红色传统文化,结合社会、学校、学生实际,认真探索红色教育的路径方法,以实践体验为主,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今年9月,巴州区第三小学开学时,举行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少年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并邀请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讲解员和退伍老兵进校园为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号召同学们认真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做红色基因传承者,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为了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和红色文化亲密接触,接受红军精神的熏陶,学校还利用物质阵地如队室、队角、展厅、队报、雕塑、宣传栏等,开设红色教育板块,布置大量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悬挂张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名言名句、革命场景壁画等内容,建立广播站、网站等红色宣传教育阵地,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校园文化的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创新红色课程设置  打造红色活动精品  近年来,巴州区三小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开发红色课程,使红色资源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思想心灵,内化为他们的品格,实现红色资源教育应有的价值。  学校坚持开展以红色阅读点亮生命为主题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采用长短课相结合,每周二下午利用1小时进行课外阅读,每周五上午进行35分钟的课内阅读,孩子们在阅读课程中广泛阅读红色经典作品。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以班为单位,人人参与、班班表演,各班结合阅读过程多形式、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示了丰硕的阅读成果。  1213日下午,记者走进巴州区三小四年级十一班教室,据班主任李华介绍,此时正在展示的阅读主题是红色经典名著。学生用朗读、舞蹈、歌唱、故事等形式生动演绎《红色诗词诵读》《热爱祖国》《红军魂》《走近毛泽东》等一篇篇红色经典,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孩子们聪慧灵动的表现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学校还将承红色基因·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常态化开展,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今年秋季学期以来,学校以纪念红军入川9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致敬英雄活动,各班收看了川陕苏区红色记忆系列微党课《子弹弹头写忠诚——王定烈》《巾帼英豪——川陕苏区妇女独立团》和《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巴山忠魂》等专题片。  学生从影片中了解到川陕苏区英雄的故事和红军入川的真实历史背景,强化了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记忆,爱党爱国意识得到提升。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校利用八好中的唱好歌,在上午、下午上课前十分钟,开展红色歌曲人人唱活动。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为内容,开展每周唱一红歌红歌手评选活动,学生通过排演《红星歌》《歌唱祖国》《龙的传人》《中国人》等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精神,歌唱和谐盛世新气象。  红色教育基地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利用各类反映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博物馆、纪念地、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之旅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旧址、聆听现场教学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引导师生成为红色革命精神的守护者和实践者。  我最喜欢的就是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展馆和聆听讲解,我知道了许多的红色历史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让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五年级六班学生林婧文告诉记者。  作为该校的传统特色活动,红色教育课本剧展演一直以来深受师生和家长好评。教师带领学生选取教材中的红色经典,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编排剧目有《小英雄雨来》《小英雄王二小》《金色的鱼钩》《丰碑》等,小演员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中。2019年,该校创编的红色课本剧《丰碑》在全省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

整合红色教育资源  拓宽红色传播渠道  巴中,是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巴州区三小坚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将巴中革命历史、先烈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进行汇编整合,同时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教育资源,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知识化,整合成一个系统的红色资源库,让学生走进历史、了解红色文化精神,沉浸式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借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和载体,我们努力编创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体现红色文化、红军精神,适应互联网+’模式、富有现代气息的作品进行广泛传播,努力满足广大青少年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分管德育的张凤臣副校长说。  学校积极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注重使用现代传媒,如手机、电视、互联网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得以凸显。红色文化的传播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新时期,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模式和特点进行拓展,同时与网络、社会和新媒体手段相结合,丰富传播内容,贴近学生需求,传播形式多样化。红色文化课堂为新课标视域下的大思政课融入了新的内涵,巴州区三小将不断拓宽红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习中沉淀、在时间里践行,将红色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最坚实的底色,坚持红色文化进课堂,以革命精神润童心,将爱国主义情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马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