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永安中小学:开展清明主题研学活动
四月的得汉城山花烂漫,蜿蜒的山道上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4月2日,通江县永安镇中小学组织四至六年级学生开展“重走红军路 赓续精神脉”主题教育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多面手”。
在川陕苏区苦草坝后勤中心革命旧址前,永安镇关工委执行副主任付绍春的讲解将时光拉回烽火岁月:“作为全国唯一以‘后勤中心’命名的红色根据地,这里曾驻扎彭杨军事学校、红军被服厂等后勤单位。徐向前元帅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此浴血奋战两年有余,八千子弟的忠骨化作青山巍峨……”学生们屏息凝神,仿佛听见红军被服厂的织机声穿越时空。
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陡峭山路,少年们的运动鞋与先辈的草鞋足迹重叠。六年级二班的廖雪颖抹去额角汗珠,目光坚毅:“新时代的‘小红军’也要像先辈那样,再难的路也要走到底!”山风掠过青松,似在应和这稚嫩却铿锵的誓言。
在革命旧址陈列馆,泛黄的马灯、斑驳的织布机、锈迹斑斑的马刀诉说着峥嵘往昔。当付绍春捧起赤卫队用过的马刀时,刀柄磨损处的包浆仿佛还留存着体温。“这盏马灯曾照亮红军战士连夜赶制冬衣,这个干粮盒装过老乡省下的最后一口粮。”四年级一班的朱婷婷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原来英雄就在家乡的泥土里生长。”
“嗒嗒的机枪声划破黎明,吴瑞林冒死为红军带路。”在六年级二班彭潇潇讲述的《迎接红军入川第一人》故事中,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织。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上,余刚映老师带领学生们向长眠青山的英烈三鞠躬,胸前的红领巾与山间的映山红相映生辉。
“传承红色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希望大家将活动中收获的坚韧品格,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将团结互助的精神,延续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校长周恒先向同学们发出了倡议。(杨超 李晓骞)
核稿:符晓 罗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