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石庙小学:课间十五分,师生一起“嗨”
“左脚、右脚、左脚,转身,跳!”通江县石庙小学的操场上,一年级的秦汐蓓紧跟着班主任的脚步,在方格画就的“数字棋盘”上跳跃、腾挪,玩着传统游戏跳房子。这样活力满满的场景,仅是石庙小学课间的小小缩影。
“五年级两个班级共79名学生里,竟有52人课间在座位上玩,而其他班级的室外活动参与率也不足40%。”在周末例会上,体育教师杨贵提供的巡查数据,让校长刘孟林忧心忡忡,“2小时体育活动目标必须达成,一定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于是,一场打破课间寂静的“战斗”迅速打响。
如何将孩子们从教室里引出来?以前是时间不够,课间运动的“大呼隆”,学生们兴致不高,经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教师多次讨论,学校决定在时间和兴趣上进行双突破,将原本10分钟的课间时长延至15分钟,集合各学科教师头脑风暴的“数字跳”“节气跳”等一系列游戏。
很快,教师全员参与,将3000平方米的操场画出了“运动地图”,分出篮球区、跳绳区、传统游戏区等10个功能各异的活动区域。与此同时,学校购置了跳绳、篮球等8类330余件运动器材,满足师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建立课间巡查制度,禁止教师拖堂,为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穿上“保护壳”。
开学第二周“战线”全面拉开。
“现在操场上的孩子多了起来,热闹极了。”6周过后,杨贵惊喜地发现,原来坐在教室里的孩子成了冲出教室最前面的人。这场“课间革命”带来的积极效应已经显而易见,二年级的曾书然在“数字跳”中练习乘法口诀;苟小兵老师带着学生滚铁环,在趣味运动中探究力学原理……
老师们也悄然成长,“以前老师们总想利用课间休息,让学生多学点知识,现在和学生在操场上一起‘嗨’!”副校长赵邦友感慨道,全校62名教师不再是课间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在互动中成为了融合教学的“多面手”。
“以前我家娃儿不咋爱动,现在回家总要我陪她打会羽毛球,精气神儿比以前好多了。”四年级一班学生杜雨馨妈妈对学校的体育锻炼竖起了大拇指。
“课间15分钟,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孩子们的健康、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成为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时,教育的美好正在悄然发生。”校长刘孟林说,学校将进一步细化措施,让每一个课间都成为助力学生成长、滋养生命的黄金育人时空。(程斌)
核稿:符晓 罗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