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实施意见
“六大行动”推进巴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近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根据《实施意见》总体要求,我市将对标中央、省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开放合作为基本路径,以资源整合、能力集成为重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内生动力,进一步强化供给、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形成各级各类学校竞相发展、各类教育整体提升、全市教育高质量系统推进的发展新格局。到2027年,巴中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全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基本达到国家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域优质高中覆盖面达到90%以上;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已经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特殊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建立,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定位的匹配度不断提高。
《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全市教育领域存在的思想引领不优、资源供给不足、队伍能力不强、开放合作不深、办学活力不够、治理水平不高等“六个方面”问题,明确提出以通过实施“铸魂赋能、供给强能、强师提能、借智增能、内驱释能、治理聚能”等六大行动为重点任务和工作路径,着力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配置。相关单位、部门、群团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细化支持措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将教育高质量发展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督导评估内容,并将结果作为政府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目标绩效考核、干部选任奖惩的重要参考和评价依据。
同步播报
2024年巴中教育要办十件要事
今年是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首年,我市明确了十件要事:
一、设立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二、签订《成巴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开展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探索、省二级示范高中启动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四、构建市域老年大学体系,实现县(区)老年大学建设全覆盖,并在市级机关或部门开办3个分院(教学点)。五、实施教育成熟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六、完成全市教育专网和教育大数据平台年度建设任务;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现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100%、学校食堂视频监控管理建设率100%、一键式紧急报警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率100%、专职保安员配备率100%、护学岗建设率100%、校门硬隔离防冲撞装置设置率100%、校门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的接入率已经达到了100%;八、撤并调整学校(校点)150所,实施学校项目86个,新增学位6500个;九、完成全市209所中小学幼儿园7000间教室光环境改造;十、开展师德师风问题专项整治。
知多点
“六大行动”干货来了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通过实施“六大行动”,着力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干货内容如下:
实施“铸魂赋能”行动,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市、县、乡三级书记抓教育,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一线解决。推进学校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加强学校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双培双带”机制,纵深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增强思政育人功能,把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育巴山思政教育品牌,打造培育巴中红色文化研学路线和基地。3年内实现思政教师全员轮训。
实施“供给强能”行动,健全高效能服务体系
优化教育资源供给,高标准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校,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持续优化调整校点布局,到2027年,全市“大班额”“大校额”基本消除。推动数字教育赋能,制定智慧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创新拓展数字场景应用,到2027年,建成“巴中数字教育学校”,全市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科创实践、智慧体育、智慧阅读等数字校园特色应用试点学校突破30所。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支持平昌县完成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试点县改革工作。打造城乡学校共同体,发挥学区中心校组织带动作用,建立学区中心校、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一体发展的紧密型共同体。组建巴中中学、巴中棠湖外国语学校、巴师附小、小河职中等10个融合型、引领型教育集团、教研联盟。
实施“强师提能”行动,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拓宽优化用人渠道。大力引进优质教学管理、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对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实行考核招聘。对取得市(州)级教学展评一等奖或受到市(州)级以上与教育教学相关表彰表扬的市外在编教师,考核合格可按程序调入市内学校。推动教师“县管校聘”。建立编制“周转池”。用好人才“共享池”,推进城乡教师互派轮岗,鼓励支持市内优秀教师、管理人才合理流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梯次培养专业水平拔尖、能力素质过硬的教育人才。强化教科研专业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到2027年,培养一批省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后备人选,培养推评正高教师50名、特级教师20名。建立柔性引才制度,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按成果等级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
提升教师职业认同。加大对优秀教师、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等倾斜力度。落实特级教师待遇,按时足额兑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定期表扬一批并加强先进事迹宣传,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我们致力于用心解决教师的困难,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并减轻他们的负担。
实施“借智增能”行动,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
我们争取教育厅在智慧教育、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国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县中托管帮扶等方面给予支持。我们争取省体育局的政策支持和优质资源引进,推动体育场馆的双向开放,同时推进市域高中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
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深化成巴教育合作。推动巴中中职学校与成都优质公办高职院校开展贯通培养。推动巴中实践教育纳入成都中小学校研学和劳动教育选项。推动巴中智慧教育平台与成都“蓉易学”平台互联互通。我们将继续深化和巩固巴渝、巴金(浙江金华)、巴南(江苏南通)及川东北五市之间的开放合作成效。
深化与高校衔接发展,推动省级示范高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澳门大学等一流高校合作,建设数理化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持续拓展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校地合作内容、路径、成果,固化合作经验做法。推动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巴中开放大学等与成都高校开展协同合作。
实施“内驱释能”行动,激发高动能办学活力
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建立全市高中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和“拔尖后备人才苗库”,支持巴中中学、南江中学等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支持省级示范高中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实施特才特培。构建省级示范引领、市级辐射带动、全域梯队跟进的雁阵式发展格局。到2027年,新培育出一批优质中小学(幼儿园)。
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农业技术、文旅康养等相关专业。支持职业院校与市域内龙头企业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举办综合高中,推动课程共建、学籍互转、资源共享。到2027年,培育一批国省级示范专业,建成国家“双优”中职学校、“三名工程”学校、综合高中和技术技能实训基地。
推动终身教育集成发展。支持开放大学拓展学历教育办学层次,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探索发展“虚拟大学”“网络大学”,办好“老年大学”“社区大学”。到2027年,老年教育四级网络更加完善,乡(镇)老年学堂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共学养老”新模式运用更加广泛,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融合更加紧密。
实施“治理聚能”行动,构建高品质教育生态
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建议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领导人员的管理评价机制。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
筑牢安全防护底线。补齐补强学校安防体系短板弱项。建成平安巴中精准定位立体化防控接处警平台,实现校门口人脸识别系统、学校食堂视频监控、学校端智能化管理建设率100%,同时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依法惩治“校闹”行为。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依托开放大学、社区大学、老年大学资源把家长学校办在社区,大力宣传“模范家长”“尊师重教”典型案例和优秀个人,形成育人合力。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整治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环境。(记者 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