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焕新,“新”在哪?如何“教”?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今年秋季学期已“焕新”。新教材在保持总体容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选材更丰富,编排更科学。
此次修订“新”在哪,如何“教”,学生及家长有何反映,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专访。
新:育人导向更鲜明
按计划,今年秋季学期,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三年内覆盖所有年级,到2026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全部完成替换。
教育部印发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强化实践,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今秋启用的新教材时代气息更浓,重大主题教育内容更多,美术设计彰显巧思。
新修订的语文教材整体结构编排有了新变化,从整体容量上来说,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从14篇减少到10篇,识字课从10课缩减至8课,识字量从300字调整至280字,教材难度降低了,拼音学习时间也延长了。“原来我们的拼音单元是两个单元,现在拼音单元改成了三个单元。”巴师附小语文教师王仕兰说,如孩子容易混淆的i、u、ü,里边还有一个y、w,新启用的一年级语文教材里就拆分开进行学习,给了孩子们学习的梯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巴中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曾鹏介绍,新的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增减,重点增补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文,更加突出文化育人功能。
巴中龙泉语学校历史教师吴萍说,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教材为125页,此前版本为108页,在页数上增加了17页。对比此前使用的教材,新教材在目录上的修订,更具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此前目录中第一单元第3课的“远古的传说”,改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从“传说”到“文明起源”,教材编修人员用考古发现的实证,展现中华文明的根脉。
巴中中学初中思政教师兰文清介绍,新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初中阶段则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提前组织培训研讨
巴师附小教务处负责人何香玲及巴中中学教务处教师赵家灵介绍,今年春季学期及暑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新课程新教材相关培训,两所学校分别选送优秀科任教师参加。今年暑期,两所学校还组织了学科考研组,年级备课组,对新课程及新教材进行了研修研讨,集体备课。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兰文清说,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每单元设计了实践活动,要求老师课堂互动更新颖,活动设计更精准,为此,该校组织了多轮培训及集体教研活动。
巴州区七小校长胡清华说,一年级新语文教材降低了难度,加强了幼小衔接,为此,该校还组织全校所有低段语文老师到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实践。
兼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王仕兰说,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从校园生活切入,图文并茂地教刚入学的小学生如何礼貌待人、与同伴玩耍,还有升国旗、唱国歌这些仪式蕴含的知识与意义,构建起一个支持学生全面成长的知识体系。为此,学校结合新教材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等,进行了专题研讨。
学:推动学科素养提升
巴师附小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秋季开学前,该校将新教材专家解读形成视频,发布到一年级家长群,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针对新课程新教材,大多数一年级家长表示,新教材的编修更合理,为学生减轻了负担。
巴城市民李丽(化名)表示,她的小女儿刚好上小学一年级,从网上了解一年级新教材的内容后,让她的“陪读时光”更轻松。她说,小学一年级语文降低了难度,课时训练设计更注重实践,相对于她家大儿子的一年级,小女儿的学习更加轻松,真正为孩子减负。
市民刘文浩(化名)说,对比已经读高中的大儿子的教材,读初一年级的小儿子新使用的教材封面、版式设计和插图绘制更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和生活常识,更能反映学科特点、体现艺术水准、彰显中华美学品位,他读初一年级的儿子学得很轻松。
市教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教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做了整体的设计和具体的安排;进一步突出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强化了相关重大主题教育的内容。比如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以及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这些都是为了增强教材育人的针对性。该负责人说,新教材更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推动学生学科素养、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